【操作系统】4.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体系结构
目录
运行机制
系统运行机制 可以概括为两种指令、两种程序、两种处理器状态,其中:
两种指令:
-
特权指令
-
非特权指令
两种程序:
-
内核程序
-
应用程序
两种处理器状态:
-
核心态
-
用户态
补充
指令: 指令是处理器可以识别、执行的最基本命令。
特权指令可以理解为影响重大,不能轻易允许执行的指令,非特权指令则是影响相对较小的普通指令。
特权指令只有处理器处于核心态时才能执行,同时,只有内核程序可以执行。
非特权指令在处理器为核心态和用户态时都可以执行,同时,内核程序和应用程序都可以执行。
操作系统内核
操作系统内核有:
-
时钟控制
-
中断处理
-
原语
-
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
-
进程管理
-
存储器管理
-
设备管理
-
原语: 一种特殊的程序,其执行具有原子性(一旦开始执行就只能连续执行,不能中断)
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
大内核: 将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都作为系统内核,运行在核心态。
优点:具有高性能
缺点:内核代码庞大,结构混乱,维护困难
微内核: 只将最基本的功能保留在内核。
优点:内核功能少,结构清晰,容易维护
缺点:需要频繁在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切换,效率低
类比: 核心态像是公司的管理层,只有管理层才能执行特权指令,普通员工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。大内核下管理层的人数多范围广,很多操作都可以无需上报直接执行。微内核下普通员工更多,操作有时需要先对管理层申报审批。